唯理通讯推荐精选自互联网的深度文本。我们希望这些内容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并促进订阅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仍有独立思考的可能。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内容,欢迎邀请更多朋友

订阅我们

专题通讯七:爱国、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我们总说,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情感。然而,爱国主义却是复杂的,不仅涉及到“祖国”、 “民族”等多维度的概念,且常常与“民族主义”这一更具有排他性的意识形态纠缠不清。开年以来,从“饭圈出征”、孙杨禁赛,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广州黑人问题”,再到疫情中的种种情节,公众舆论中总会出现“同仇敌忾”、“举国哀悼”、“大国自豪”这样的字眼,民族主义情绪几度高涨。

这些事件的发生一遍遍地督促着我们去思考这一主题——爱国。我们应当如何爱国?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又有什么区别?本期通讯分为三个板块,分别起到背景知识科普、具体事件分析、以及引申思考的作用,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本期编辑:周王宸、常多娇、彭奕雯、陈诞喆、唐超挺
*张哲、卓粤、麦芷棋、王艺琢、孙冠华
亦对本期通讯有所贡献

【观点解析】

“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分辨‘爱国’的不同形态?”


刘擎 | 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作者:刘擎    来源:勿食我黍    图源:今日时事    阅读时间:8分钟


爱国是本能、还是美德?我们需要培养爱国情怀吗?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依赖于其伟大的历史与功绩吗?本文作者以这些问题为引,试图为读者澄清“爱国主义”这一模糊的概念。文章介绍了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并简要探讨了学界的不同阐释及态度。作者指出,爱国主义固然是一种自爱的产生物,却未必要走向极端的排他性,也并非注定与国际正义无法共存。因此,我们需要需要鉴别不同形态的爱国主义,并相应地做出差异化的道德评价。

详细阅读

理解民族主义:缘起、优势与对冲
作者:张哲    来源:Matters    图源:澎湃新闻    阅读时间:10分钟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常常被用来指代一种非理性的、具有排他性的极端爱国主义。本篇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及发展条件,阐释了“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建设过程及其与“民族主义”、“国家建设”之间不断共振、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此外,作者结合历史实例分析了民族主义为现代国家创造的独特优势,强调了其在政治动员、法治建设、福利制度建设中的独特角色。然而与其带来的问题相比,这些优势或许不值一提。文章指出,民族主义一次次衍生出偏狭、排外、非理性、暴力,甚至种族清洗和大屠杀。我们必须思考该如何看待并尽可能消除这些含有剧毒的衍生物。
详细阅读

【焦点事件】

“一次自省:我们是否不自觉地陷入了偏狭、排外、非理性、暴力?”


“中国的女孩子”属于谁?
作者:张哲     来源:C计划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2分钟

2月末,《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众多反对声音中,最声势浩大的要属对于中国女性“外嫁”的担忧与谴责。微博上一时兴起了“中国女孩由我们中国男孩保护”系列话题,争夺对中国女性的主权。本文指出,在性别政治的视角中,民族主义是一种“霸权统识”,它可以建构、维护、甚至强化社会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文章作者从民族冲突中女性的不幸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女性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揭露了私领域中的“妻子”及公领域中的“母亲”这两种传统形象对女性的压迫与禁锢。
详细阅读

想点事情 | 广州的黑人问题严重么?——谈我眼中的在穗非洲黑人种问题
作者:莫狄骁    来源:莫狄骁的山房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0分钟

自4月初起,广州黑人问题在疫情影响下不断发酵,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点莫过于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在穗居留问题。对于在穗黑人总数的统计众说纷纭,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作者不仅分析与总结了穗黑人数量、聚集地等问题,也作为一个广州人分享了自己对于黑人群体在穗的日常生活及生存现状的观察和思考。本文提供了很多关于在穗黑人问题的背景知识,在舆论场不断撕裂的背景下,有助于还原事实,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详细阅读

个体污名与他者想象:关于传染病的“爆发叙事”危险在哪?
作者:林子人    来源:界面文化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2分钟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爆发叙事”渐渐占据了公众的视野。这指的是一套公式化的叙事结构,开始于对一种新型传染病的发现,终结于对它的控制。这样的叙事常常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污名化个人、特定群体、以及某个地区。民族主义在这样的污名化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倾向于认为,传染病是“邪恶”的“他者”的错误。因此在传染病爆发时,即使外国人与本国人有着同样的传染风险,往往仍会禁止外国人入境。但这样的传统叙事却会在当今最需要理解沟通的时刻,加剧人们的防备和指责。
详细阅读

疫病大流行下的“撤侨”: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国际法
作者:Frederic Megret    翻译: 丛万殊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0分钟

全球化的受益者是每一个人吗?在疫情中,这一问题的否定答案变得更加明显。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作为一个半渗透薄膜,不仅象征着一部分人的迁徙自由,更代表了迁徙自由对于另一部分人的不可能。这种有选择性的排外及扣押作用在新冠中被凸显出来,甚至强化了。文章选取了国际法的视角,探讨边界的复兴是否将引向以保卫民族之名的排他行为,并提出了一种公共的、跨国的团结的重要性。

详细阅读

【发展与衍化】

“一种启发:爱国主义及其变体或许比想象中更无处不在?”


一种新型萌化爱国主义的诞生
作者:雍兴中    来源:呦呦鹿鸣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8分钟

本篇发表于2015年末的旧文在今日依然适用。文章聚焦于将爱国主义与二次元等亚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追溯了“新型萌化爱国主义”的诞生、重要节点,以及它在青年一代中影响力逐渐深化的过程。从爱国主义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走红,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流行,2011年是所谓“破壁”的转折点。文章指出,对于新一代来说,“感动”似乎已经替代“愤怒”成为了爱国主义的主要情绪驱动力。

详细阅读

从故宫口红到杜嘉班纳:经济民族主义如何左右了中国消费者心态?
作者:林子人    来源:界面文化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2分钟

国产品牌的崛起离不开当下年轻人“支持国货”的热烈态度。以原创文创为例,“90后”博物馆类文创消费规模增幅在2019年超过两倍。文章写到,“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这样的经济民族主义观念与中国初萌的消费文化相辅相成,而中国人对“国货”和“洋货”的区分则实现了对“民族国家”的某种更具体化的想象。在“国货运动”的过程中,“民族国家”与“爱国主义”的概念都被强化了。

详细阅读

学者罗新:网络民族主义者很大程度上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 | 专访
作者:潘文捷    来源:界面文化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2分钟

这篇文章中,历史学系教授罗新探讨了历史学对于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所肩负的责任。本文讨论了民族主义史学的范畴,同时提出了如网络及社交媒体这类新技术对于民族情绪的影响。作者指出,大量“网络民族主义者”的激烈言辞源于长久以来历史学发展出的教条、观念或者常识,而历史学家则有义务质疑现有的历史论述,去反抗、去抵制种种主流的历史理解。

详细阅读

【阅读更多】

從信任危機到世界救星,中國政府如何重建「大國自信」敘事

本文着眼于媒体,梳理了大陆疫情报道及主流舆论的转变趋势。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作为世界救星的叙事已经逐步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这说明官方夺回了舆论场的话语权,政府公信力正在回升中。

 

瘟疫、语言和具体的人:与历史学家罗新的聊天

在这期剩余价值对罗新的采访中,罗新教授就疫情过后的群众心理创伤、封城政策逻辑、语言危机、以及国际主义消退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飯圈政治學:國家成為愛豆之後,重新敘述的民族主義

文章针对“饭圈女孩”和“阿中哥哥”等一系列“粉丝民族主义”事件展开分析,呈现了在饭圈政治化这一趋势背后党团宣传布局及粉圈自我演变的两条脉络。

 

消费即解放?被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裹挟的中国妇女解放之路 

本文回顾了中国20世纪初至今的女性解放运动,试图向读者阐述其运动议程与政治需要之间的从属关系。文章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切入,指出女性被塑造成了“消费”战场上为具有奉献精神的爱国力量。

 

杨奎松:我们应当如何爱国

在本期通讯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杨奎松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如何爱国”这一大问题的思考。从古论今,作者讲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作为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理解,号召人们警惕高唱民族主义中一致对外的做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2020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