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希望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的教育动态。

订阅我们

本期编辑: 孙冠华、陈孜晗、尹富康、李嘉琪

写在前面

2020年已经过去,若想知道过去一年我们关注的教育热点,不妨读读C计划这篇与我们不谋而合的 年度教育热题盘点 ,其中分为“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彷徨的教改”和“家校界限”四个部分,与你一起梳理2020的各种教育关键词。

2021年第一期教育简报,我们想与你一起讨论【深度评论】中第一篇文章所提到的“短视频+教育”的趋势。一边是疫情引发的线上教育热潮,另一边是如日中天的短视频平台,这两者的结合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当一位“教育博主”说出“制作娱乐内容的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教育内容”这样的字句时,我们不禁怀疑这些短视频平台上教育内容的出发点。你如何看待“短视频+教育”的这种方向呢?欢迎通过邮件向我们表达你的想法~

| 教育新闻 |

国家统计局:高等教育女生占比超一半,义务教育阶段已基本消除性别差距
来源:芥末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对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七个领域2019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妇女与教育方面,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得到切实保障。2019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附设幼儿班)在园女童2212.6万人,比上年增加35.9万人,增长1.6%。我国高等教育女生占比超过一半,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44.8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6%;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为51.7%和58.7%。

详细阅读

牛津大学考虑禁止任何形式的师生恋
来源:Daily Mail

牛津大学正在考虑禁止任何教学人员与学生发生恋情或性关系,违规者将会受到学校的处置。在此前,学校只是建议教学人员不要发展此类关系。与已经有此类规定的众多美国院校相比,伦敦大学学院(UCL)是唯一对此类行为有严格规定的英国顶尖大学,牛津大学有望成为第二个这样做的英国院校。

详细阅读

教育部:全球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
来源:芥末堆

12月22日,在教育部第六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已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且海内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约2500万。此外,刘锦还着重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

详细阅读

2021考研报考人数377万,研究生坠入围城?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377万,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如何看待2020年9月这一轮研究生扩招?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研究生总数是否足够?如何打破全日制研究生优于非全的鄙视链?为何考研总是与“就业”联系紧密?研究生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交叉点何在?选研时应当更多考虑学校还是专业?本文通过对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的采访,盘点了研究生扩招、内耗、就业三方面的问题。

详细阅读
| 深度评论 |


清北学霸入驻抖音,教育+短视频空间还有多大?
来源:芥末堆 作者:逍遥子 | 阅读时间:10分钟

12月22日,在教育部第六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在抖音联合巨量引擎发布的《2020抖音直播数据图谱》中,2020年2月,教育类开播主播数对比 2019年12月增长110%,观看次数则增长了550%。今年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23家高校也在抖音进行了线上授课,更多与教育相关的可能性似乎正在出现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然而“教育类”主播真的是在做教育吗?我们真的能在碎片化的短视频中达成计划的教育目标吗?


图片来自原文

详细阅读
延伸阅读:30秒都嫌长?短视频如何消解我们对复杂公共事件的理解力?

全民奥数是如何兴起的?
来源:教育思想网  作者:杨东平 | 阅读时间:8分钟

多年以来,中国的学校里形成了一股“奥数热”。有趣的是,小学生奥数的兴起,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种现象。杨东平*指出,“奥数热”是由一系列历史原因所导致的。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奥数教育对提高数学能力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反之,当奥数逐渐地覆盖了全体小学生的时候,它便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害”。而当“奥数热”渐渐退潮之时,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则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教育改革,譬如应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各得其所,得到各自的发展。

*:杨东平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教育洞察”是他在教育思想网的系列视频节目,发表他对于教育公平、政策、创新各方面的观察和洞见。



图片源自原文

详细阅读

减轻课业负担的症结何在?
来源:教育思想网 作者:杨东平 | 阅读时间:10分钟

在这期“杨东平教育洞察”中,杨东平带领读者一起关注中国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系统分析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来源。同时,他讨论了“教育减负”的可能性,他认为“减负”需要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变,而不是靠简单地通过下禁令,或者用其他方式来禁止。这种整体性的改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来思考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图片源自原文

详细阅读

学人初作丨【方长春】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
来源:社会杂志 作者:方长春 | 阅读时间:12分钟

许多西方学者所作的研究展现了教育的平等化作用是如何被消解的。本文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切入点,考察非学业因素,即家庭背景对学术分流的影响。通过提出六项假设,作者得出了以下几个研究结论:家庭背景会影响教育分流;不同家庭可以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选择进行直接干预;物质性条件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联性较弱;非物质性条件(如家庭教育观念意识)对教育分流的影响甚至大于物质性条件。本文结论看似与布迪厄的理论相反,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从刚性走向弹性的中国社会为教育的社会平等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详细阅读

教育学者郭初阳:鸡娃家长更多是考虑自己,把孩子视为一种攀比的客体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林子人 | 阅读时间:20分钟

在教育相关的公共讨论中,“鸡娃”和“内卷”成了近年来触动人们神经的两个关键词。“鸡娃”是一种用来形容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新说法,多用于焦虑的城市中产家长——他们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长征落实为从学前班到高中环环相扣的奋斗计划,然后滴水不漏地严格执行。“鸡娃”的问题在哪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重理轻文”的教育体制忽视了哪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文化在杭州采访了“语文界新生代领军老师”郭初阳。郭初阳有24年的中小学教学经验,自2008年离开执教六年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后,他作为独立语文教师,自选经典、自研教材,试图打造“自由而有光的语文课”。

图片:视觉中国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