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Selina | 田雨 | 尹富康
吴天凡 | 孙冠华

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
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
希望为读者提供独到的教育观察。

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写在前面

本期的五篇文章都聚焦于中小学教育,其中三篇与城乡教育差距密切相关:在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下,农村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教育萎缩并与留守、流动儿童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而愈发复杂、严峻。
另外两篇文章则与校园欺凌和独立教师相关,它们更像是两个故事而非两篇理性的报道,讲述着今天学校制度下的许多看不见的人和事。
无意之中,这一期被做成了一次有关中小学教育的专题通讯,几篇文章互相映衬,使我们得以管窥今天中国基础教育的众生相。祝阅读愉快!

| 新闻与资讯 |
乡村特岗教师招聘规模为何连续下降?
来源:财新网  作者:黄蕙昭
阅读时间:5分钟
另:阅读此文需要财新网付费账号


在今天中国,乡村教师始终是稀缺资源,而特岗教师是一种补充乡村教师的重要机制,通过为期三年的服务,特岗教师有机会在期满后继续在当地工作并纳入编制,并享受其他政策优惠。但今年特岗教师的招聘规模相对2020年却下降了近50%。文章认为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人口外流,学生数量持续减少;另一方面编制总量有限,有些地区即便缺教师,但财政状况并不允许多增编制。由此可见,在今天持续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诸多矛盾如财政困境、经济形势恶化、少子化、地区发展差异交织,许多问题迫在眉睫,处理起来却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源原文

“据财新了解,如今,中西部农村已大规模使用特岗教师,并将特岗教师作为师资补充的主要渠道。地方青睐特岗教师的原因有二:服务期内,特岗教师工资拨款以中央为主,地方财政负担更少;且特岗教师均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基本素质更有保障。‘河南一个90万人口县,特岗教师总量基本保持在700—900人,三年后大多会入编。’一名教育政策研究学者告诉财新。


详细阅读
| 记录与评论 |
隐性校园欺凌:看不见拳头摸得着伤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冰点周刊
阅读时间:20分钟
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恐怕很难想象受霸凌者的痛苦。他们无端遭受其他学生的攻击、谩骂、侮辱,他们抑郁、自残、放弃学业,甚至自杀。而加害者们却好似无事发生,顺利而平静的生活着。这篇文章以几名受害者的经历为核心展开,将上述的这种反差展现的淋漓尽致,字句之中充斥着愤怒和无力,读之令人动容。
但是,校园霸凌问题在现实层面仍然有诸多绕不开的困境(见延伸阅读)。
图源原文

“盛千秋讲述了一件在她心里埋藏已久的事情。她读高一时,听说隔壁学校的某个女生因遭受全班女生的精神霸凌,喝农药自杀了。临终前,这个女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告老师。’3年后,高考结束那天,盛千秋碰巧和这名女生的同班同学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同学开心地打着电话,聊着对新人生的畅想。盛千秋则忍不住想起,还有个女孩,已凋零在16岁的春天。


详细阅读
延伸阅读:少年被15人欺凌,四年过去了……
访谈 | 从户籍到社保之痛:流动儿童艰难的城镇化
来源:做工台  作者:鲫鱼 & 龙虾
阅读时间:10分钟

另:由于原微信公众号已注销,只能从外网找到此文,在此致歉

文章以北京流动子女为主轴展开,谈论了他们在社保或户籍限制之下的困境。这些或隐或现的限制让那些进城务工者的子女们难以享受那怕最基本的教育资源,更不要说参与北京市的中考、高考。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回家读书,又往往很难和家乡的考试体系相衔接,最终进退失据,不知所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由来已久。若追根溯源能够和今天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相勾连,包括贫富差距、城乡二元对立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另外,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在我们推荐《当“衡水模式”在县中扩散,青少年心理危机更严重了》这篇文章中也有所提及,可供参考。
图源原文

“Friedman在书里提出了中国是‘反向福利国家(Inverse Welfare State)’,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社保制度的种种规则的结果是它实际上把社会福利保障分配给了那些最不需要的人,那些经济弱势群体恰恰拿不到什么社会保障,农民工子女上小学都成问题。”


详细阅读
当“衡水模式”在县中扩散,青少年心理危机更严重了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鲍比
阅读时间:19分钟


在我们印象中,衡水模式指的是以成绩为唯一准绳,实行封闭式管理和量化考核。但这篇文章揭示了衡水模式的另一面,衡水中学四处开办分校,借民办学校之便利为不断扩张,借机吸纳更多非本地的优秀生源,逐渐从另一个层面形成了类似城市中“超级中学”的存在。若结合今天许多县中的现状,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种掐尖模式给中国县乡教育生态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文章的另一部分集中谈论了衡水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许多学校模仿衡水模式却效果不佳,许多学生成绩没上来,人却被毁了。更糟糕的是,这种半吊子的衡水模式存在于许多县乡高中、初中甚至小学。这种低龄化的倾向其实非常值得关注。

图源 ICphoto


“我跟他交流时听他说,该校规定,食物只能出现在宿舍和食堂两个地方。有天,这位同学的室友生病了,他就帮忙从食堂打饭,带回宿舍给室友,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助人为乐的事。但他在路上被老师发现拿着食物,老师说他违反了校纪校规,扣了他们班级的分数。”


详细阅读
离开体制学校后,我成为了一名独立教师丨对话另一种生活
来源:深度训练营  作者:深度营
阅读时间:11分钟


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漠寒总是试图对抗不公,却屡屡失败。于是,她选择独立于体制,成为一名体制外的独立教师。不依赖于学校制度,想要只通过教书独立生存并不容易,更何况教的还是文学这种“无用之学”。她的故事很有冲击力,也很难得。但当我们为她的故事所鼓舞时,不禁反思:为何她在学校中对抗不公的问题最终未能得到解决呢?

图源原文


“在漠寒离职的第二年,她给学生们留下的‘权利意识’,在一次晨读中被点燃。班主任批评一个同学的站姿,用了诸如‘你不是个东西。’这样的话语。同学当即反抗:‘你爸妈教你在这里骂人吗?人人都是平等的,你没有权利骂我。’班主任将学生的行为‘归功’于漠寒,‘你们今天这么不守规矩,都要怪你们之前的语文老师。’在这句话之后,班级里的另一位同学站起来,‘xxx(漠寒的名字),她不是你说的那样的人。’这句话像一个石子,投入教室的湖面,涟漪开始扩散,在他之后,很多同学都站起来支持他。”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