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尹富康 | 田雨 | 程佳慧
吴天凡 | 孙冠华 | Selina

唯理教育简报定期呈现我们对于
教育新闻、评论与研究的精选,
希望为读者提供独到的教育观察。

订阅我们 - 历史通讯

写在前面

在之前的简报中,我们提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关注大理的创新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本期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创新教育的主题,带你了解张子一的教育经历。当她6岁时,她被送进一所位于森林中的寄宿小学,开始接受创新教育。然而,在她9岁时,家庭发生变故,经济问题迫使她离开了森林小学,回到了公立学校。在新的标准教育体系下,她曾经接受的认知框架被彻底颠覆,她感到自己难以融入集体。

在采访中,她坦诚地回答了一些共通的问题。在1990年代,教育家提供了一种怎样的创新教育?当孩子回到公立学校后,他们应该如何应对两种不同教育体系和秩序之间的差异?此外,尽管已经过去30年,教育如何在一个人身上留下持久的影响?这些问题将在本期中进行深入探讨。

| 新闻与评论 |
你好,学妹!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折枝
升入大学,面对宛如天书的专业课程,琳琅满目的社团活动,你是否感到无助? 当学校、导师、同辈对你的评价体系天差地别的时候,你是否感到迷茫?在有限的精力下,我们该怎么做才不会被生活潦草甩下?如果你正在岔路口徘徊,这篇信件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详细阅读
毕业生真在“灵活就业”?高校数据被重点核查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苏有鹏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等事物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使得这个群体变得愈发复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考编、考公、考研、就业、自媒体、自主创业之间受挫、徘徊、犹豫不前,最终却都被统计为灵活就业者。另一方面,许多高校都被要求严格统计灵活就业者,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审查压力。在这种落差之间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近年就业趋势的一些侧面。
详细阅读
| 记录与评论 |
被分成两半的女孩
来源: 人物  作者:程静之

阅读时间:10分钟
接受创新教育会给学员带来崭新的人生视野和对教育的不同想象,但与此同时,”乌托邦”的空间也带给了“重返现实”的学院一种撕裂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体验——他们在创新教育中并没有被教会如何应对真实的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发觉自己与寻常的教育体制乃至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理想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他们内心充斥着两种环境间的拉扯,需要艰难地寻觅建筑起两个世界间桥梁的材料。


图源原文

“在那里,语文首先教给我们的是诚实。在前三年的语文教育中,我没有在纸上写过任何一句言不由衷的话。” “没有任何人会限制你说「不可以」或者「不安全」,总之,什么都可以探索,什么都可以创造。”


详细阅读
宝妈读港硕,绕开中考分流的新赛道?
来源: FT有教无类  作者:吴坤玲
阅读时间:5分钟


37岁的宝妈Lilith,曾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层职位,但为了更好地规划孩子在香港的教育之路,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开始攻读MBA与她一样,为了孩子教育的“弯道超车”,越来越多内地妈妈们选择赴港攻读硕士,在提升自身学历的同时,开启孩子在香港的教育之路。然而,大龄重返校园远远没有留学中介所描述的那么轻松,在追求更高学历与规划孩子未来的道路上,这些妈妈们面临着如何平衡自己与家庭的重要挑战。


图源原文

“你读你的Happy school,我读我的水硕,我们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 纪念自己和孩子在香港同时开学。”


详细阅读
从小镇状元到留美“学神”教授:枪击案里,一位优秀导师的陨落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余物非 李晓洁
阅读时间:10分钟


美国东部时间8月28日下午,34岁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生齐太磊枪杀了自己的导师严资杰。齐太磊如何累积了杀机目前尚无法确定。但是对于导师严资杰的死亡,所有受访者都表现出了明确的悲伤和惋惜。在导师、同学和学生眼中,严资杰温和有礼,学术成绩优异。不过在旅美求学、成家立业的15年间,这位农家出身的学子也面临着极难把控的压力。当原本以个人学术为重心的旅美生活融入了家庭和教学的因素,世俗意义上的体面和成功已不再完全取决于自身学术素养。


图源原文


“尽管家庭压力重重,严资杰也尽力将家事对学术研究的影响降到最低。一位跟着严资杰实习并成功发表了学术论文的大四学生告诉北卡教堂山分校校报《柏油脚跟日报》,导师常常带着现年7岁和2岁的女儿来实验室,父女之间的对话充满爱意。在每周同严资杰的视频会议上,这位学生总能在背景中听到他的女儿们传出的笑声。”


详细阅读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唯理中国观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视角。我们欢迎读者的任何建议与想法。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